就支付行业而言,2016年发生了许多事,使得2017年也变得扑朔迷离,既有潜在的黑天鹅,也有真真假假的风口。例如三类账户确立、网联框架出台、扫码支付合规、收单业务费改以及手机Pay的短暂兴衰……这些事情的发生又衍生出很多现象,比如巨额罚单、续展延期、传统金融布局新兴支付、牌照并购潮、巨头提现收费等等,这些变革都对行业有着重大影响。

支付补贴的红利期马上来临?
支付一直是银联的主业,银联在2016年先后通过云闪付(发行闪付卡、闪付POS、手机Pay等)、扫码支付等,对第三方支付展开还击,战局刚刚拉开。银行开始将支付作为内部信息整合、客户整合以及各类银行业务开展的基石而不是创造中间业务收入的普通业务,真正开始觉醒,并作出反应。
作为最主要的服务窗口,目前各大银行的手机银行越来越有互金范儿,支付转账开始被放在黄金位置。扫码付的松绑、银行三类账户新规等,也为银行在支付业务上发力扫清了障碍。
巨头觉醒,注定2017年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第三方支付的从业者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对消费者而言,倒是喜闻乐见,不出意外,支付补贴的红利期马上就到了。
但对已经习惯银行直连模式的第三方支付行业而言,网联平台的上线绝对称得上是足以改变行业格局的大事,关键还在于上线后的运行规则未定,正是因为这些规则的未确定,才将其视作2017年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第一个黑天鹅。
对于支付机构而言,尴尬之处是,由于支付宝、财付通(微信支付)占据了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使得各支付机构开展业务难以为继。
因此,支付只是个工具,单纯做支付是不行的。都是买了之后服务自己的产业圈子。采宝,始于支付,不止支付。
风口与伪风口,傻傻分不清楚
黑天鹅的存在使得行业发展充满变数,难以看得真切,但并不妨碍我们站在更高的视角来看待行业本身的前景,即所谓的风口。是机遇还是陷阱?
就第三方支付而言,面对银行等巨头的觉醒,正面的相撞是没有意义的,唯有差异化、颠覆性重大创新才能突围。
智能手机的普及推动了移动支付行业繁荣发展。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和不断成熟,支付领域有望进入“万物皆载体”的新阶段。作为货币电子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支付清算在更广泛范围内实现数字化和虚拟化,引领行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对第三方支付行业而言,抓住物联网支付大发展的契机,才能在与传统银行的竞争中继续领先半个身位,持续享受市场开拓者的红利。
相关阅读:2017年扫码支付成定局,新一波浪潮要抓住!